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跨越时空:为柴达木注入奋进的力量(二) 正文

跨越时空:为柴达木注入奋进的力量(二)

2024-05-03 14:38:23 来源:嫦萱快讯网作者:探索 点击:180次

原标题:跨越时空:为柴达木注入奋进的时空力量(二)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10年,国家有关部委、为柴中央企业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号召,达木的力倾情奉献,注入持续接力,奋进跨越时空为柴达木注入奋进的时空力量,为推动建设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成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为柴现代化强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爱众亲仁

把脉民生显深情

“何时可见真本性,达木的力高原风雪弥漫处”。注入援建方重点锁定脱贫攻坚、奋进文化旅游、时空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倾情付出,为柴持续巩固深化支援帮扶成果、达木的力推动合作交流升级“加码”。注入

——脱贫助力,奋进促进协调发展。对口援青以来,浙江省和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坚持把帮助海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着力帮助解决农牧区安全饮水、供电、道路、环卫和生态环境等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推动农牧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帮助建成6678套游牧民住房,安置游牧民2.67万人,扶持5个市县38个村发展村级产业,惠及农牧民预计达4200余户13900人;海西州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柴达木枸杞、藜麦、天峻山牛肉、茶卡贡羊等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柴达木电商绿洲体验店”已经开设到西安、成都、佛山等城市,实现销售额3.5亿元,为海西率先在全国“三区三州”实现全域整体脱贫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旅融合,培育旅游品牌。面向全国重磅推出“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启动“诗画浙江携手大美青海——百万游客海西行”等活动,全力打造海西旅游拳头品牌。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德令哈农垦风情小镇和乌兰茶卡旅游小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将海西列入浙江省职工疗休养地,浙江籍赴海西游客同比增长22% 。柴达木自驾车营地入选全国优选体育项目,成功举办全国性摩托车场地越野赛6场,汽车障碍越野场地赛3场,填补了我国在高海拔地区汽车摩托车场地赛+拉力赛运动项目的空白。拍摄以杭州西湖—德令哈情人湖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幸福在远方》文化旅游公益片,有效促进了海西本土文化培育和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加深了两地人民的深厚感情。

——文化润泽,共建精神家园。“美丽柴达木、相约西子湖”“醉美昆仑·梦回钱塘”“爱在柴达木·梦在钱塘江”等主题文化走亲、旅游推介活动日益频繁。浙江省赴海西开展“情系海西州·浙青一家亲”活动,各类浙籍艺术家纷纷走进柴达木盆地,为海西各族群众献上了一场场高水平文化盛宴,对文化援青产生良好示范作用。“藏汉一家亲峻甬少年情”“聚星和华茂足球”“暑期科技”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夏令营、艺术节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两地青少年学习交流、交往交融,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进友谊。

——统筹各方,补齐发展短板。投资3.25亿元,新建、改建校舍12万多平方米,建成“海西-浙江”教师培训中心、格尔木市郭镇中心双语幼儿园、德令哈市八一路幼儿园等项目,完善学校基础设施、配齐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基础办学条件,推动全州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1.4亿元,建成卫生医疗业务用房面积6.1万㎡ ,为海西各级公立医院配备医疗设备,完成德令哈市妇幼保健院、天峻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都兰县人民医院急诊楼等1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柴达木青年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举办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打造昆仑梦工厂等创新创业平台,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安定一片,造福一方”。

明辨笃行

智力援青一脉牵

君住长江尾,我居长江头,一条大江牵连着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受援双方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共同为海西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团队。

——引领全新理念,争做智力援青人才“先行者”。对口支援以来,4个国家部委、4个中央企业及8个浙江对口支援市,先后四批选派的119名援青干部,把海西当家乡,视发展为己任,在政策落实、资金协调、产业发展、智力帮扶等多方面争做智力援青的排头兵,为所在地区和单位注入了新鲜活力,为海西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应有贡献。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副指挥长、天峻县委常委、副县长叶龙的主导下,仅2019年天峻县就实施援青项目12个,投入资金2055万元;牵线宁波企业投资的天峻山旅游风景名胜区开发项目和天峻县高原火焰蔘种植加工项目在海西(温州)招商推介会上签约。浙江援青干部、乌兰县委常委、副县长傅文虎一上任就多方协调村民签订草原纠纷现场调解协议书,解决了北柯柯村和查汗哈达村存在多年的草场边界问题。看到牧民脸上露出的笑容,他说,“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坚持立德树人,助力雪域教育驶上“快车道”。签订教育对口支援协议书24个,海西州104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浙江93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对,85所中小学校已全部实现远程教育,覆盖率100% 。先后组织45批次276名浙江援青专家名师赴2市3县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受益师生达5500余人(次)。协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等8家职业学院(学校)帮助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和格尔木市职校。在浙江开办普通高中海西班,招收海西州高中学生69名;在高级中学设立首届“浙江援青海西高中示范班”,连续4年在德令哈一中设立“杭州班”,2019届杭州班毕业学生班级均分超过中考录取分数线近150分,打响了“组团式”教育援青品牌。落实浙江省面向海西州本科定向招生计划127人。在海西举办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40期,参训4070人(次);在浙江培训中学校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院校和高中语文骨干教师440人(次)。设立兼职教研员制度,3名援青教师兼任州级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开展海西州学科教研等活动,培训当地师资力量。

——助推医疗惠民,甘当牧民群众健康“守护神”。援青医疗专家团队帮助指导州人民医院成立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建成海西州临床检验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等,填补海西州31项医疗技术空白。截至目前,心血管内科接诊1.7万余人(次),住院收治2823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8.7%。正式挂牌海西州临床检验中心,成立泌尿外科并投入运行,完成300余例各类泌尿外科手术,其中20余项手术和检查是海西首次开展。以海西州人民医院为中心建立海西东部区域医联体,胸痛中心、泌尿外科中心已覆盖海西东部三县一市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4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培训医护人员近500人(次),医联体胸痛中心救治患者800余例。在援青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下,心内科培养出了能独当一面的本土人才骨干力量,并成功挂牌海西州介入名医工作室;内科培养出2名能够独立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专业技术人员;妇产科、急诊科、泌尿外科积极推广微创手术治疗;消化内科、检验科等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有力提升了本土人才诊疗水平。

回望援建路,一批批援青干部与海西各族同胞抵足同眠、并肩战斗,共同实践了“不畏风沙遮望眼,江南春雨化绿洲”的援青誓言,将援青脚步、援青智慧,青海情结、海西情愫深深烙印在援受双方人民群众的灵魂深处。(海西组)

作者:知识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