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315追踪丨前高管举报厨邦蚝油造假,为达标添加味精成潜规则 正文

315追踪丨前高管举报厨邦蚝油造假,为达标添加味精成潜规则

2024-04-24 15:48:43 来源:嫦萱快讯网作者:时尚 点击:474次

  近日,追踪造假则中国调味品行业巨头之一——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炬高新”)陷入了一场风波。丨前高管其旗下阳西美味鲜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阳西美味鲜”)前高管高听明通过知名打假人王海在微博实名举报,举报加味精成称公司品牌“厨邦”存在蚝油造假情况。厨邦消息一出,蚝油舆论哗然。为达

  举报内容显示,标添厨邦系列蚝油的潜规蚝汁含量仅有1.6%,而味精的追踪造假则添加量却是蚝汁的61.5倍;此外,厨邦还在标签配料表上将蚝汁用量扩大10倍进行虚假标注,丨前高管把本应排在第六位的举报加味精成蚝汁标到了第二位。

超市货架上的厨邦蚝油商品。

超市货架上的蚝油蚝油商品。

  3月1日,为达中炬高新在相关平台发布公告,标添子公司被实名举报的内容为不实报道,强调公司生产合法合规,产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3月4日,中炬高新向有关媒体再次回应:“蚝油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蚝汁含量需向技术部门了解,公司蚝汁质量公认比较好。”

  对此,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高度重视相关事件,目前正组织开展相关核查工作。

  近年来,关于调味品质量的争议一直未断。从“双标”酱油到“劣质”鸡精,再到如今的“味精”蚝油,各种调味品问题频频被曝光。有行业人士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通过添加味精来提高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以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可以说是行内公开的秘密。现在低档蚝油、酱油大都添加味精以提高理化指标。”而由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制定的《蚝油》国标,标准相对宽泛,让“造假”有了空间。

  厨邦蚝油

  造假了吗?

  厨邦蚝油是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广东美味鲜”)的旗下品牌产品。广东美味鲜为阳西美味鲜的母公司,中炬高新的子公司。

  3月13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联系到厨邦方面负责人,但对方表示暂不便接受采访,公司计划通过官方网站发布相关信息。记者向天猫厨邦旗舰店客服人员索要了一份生产日期为2023年9月28日的厨邦蚝油检测报告。

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该第三方机构报告显示,所送检蚝油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蚝油》(GB/T 21999-2008)国标中的要求,包装标识等细节也符合相应规定。

  举报材料中显示,按照阳西美味鲜企业标准,每生产4200kg蚝油(“厨邦蚝油”“厨邦渔女蚝油”“厨邦炒菜鲜蚝油”三款产品),要使用680kg蚝汁,这些蚝汁由68kg浓缩蚝汁稀释而成。

厨邦蚝油配方用料图。

厨邦蚝油配方用料图。

  从表面看,这些产品的蚝汁含量占蚝油总质量的16%。但举报材料指出,根据《蚝汁》(SB/T 11191-2017)行标中的定义,蚝汁应为“以牡蛎为原料经蒸煮后浓缩加盐制成的产品”,即厨邦蚝油中的蚝汁含量如果按照行标以浓缩蚝汁来计算,即蚝汁含量仅为1.6%。

  此外,举报材料中的《2021年蚝油直接材料成本预算表》显示,厨邦蚝油“浓缩蚝汁”的预计用量为649588kg,排在食用盐、果葡糖浆、味精、变性淀粉等材料之后,阳西美味鲜为降低成本,在配方中的将蚝汁稀释扩大10倍,以此标在配料表上的第二位,但实际上标签中蚝汁(蚝、水、食用盐)只能代表生产中使用的浓缩蚝汁,即按真实添加量应为第六位,该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的规定。

举报材料中的厨邦蚝油《直接材料成本预算》表。

举报材料中的厨邦蚝油《直接材料成本预算》表。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国标中关于配料表的要求,“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即排在第一位的原料加入量最多,第二位次之,以此类推。

  深耕行业多年的、广东发酵调味品领域专家李明教授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一般来说,只要符合行标(《蚝汁》)中规定的理化指标的蚝汁,就是合格的蚝油配料。如果网上报料属实,那么厨邦蚝油中蚝汁配料的用量就应该如实标在第六位。

行标中关于蚝汁理化指标的规定。

行标中关于蚝汁理化指标的规定。

  李明介绍,“由于国标中并未规定要采用何等浓度的蚝汁,因此很多企业会事先计算好使用量,然后和供应商开展合作,定制适合浓度的蚝汁,这样就能把消费者在意的核心原材料标在靠前的位置。当然,只要这些手段是合规、合法的,都没问题。”

  但食品营养专家阮光锋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厨邦的蚝油产品如果在标签配料表上将蚝汁用量扩大10倍进行虚假标注,涉嫌虚假宣传,后续需由相关部门界定。

  合格蚝油

  如何界定?

  “市场上有的蚝油非常贵,有的却非常便宜,甚至比酱油还便宜!这说明什么问题?”李明向记者解释,现在的《蚝油》国标总体来讲是比较宽泛、要照顾大多数生产企业利益的;如果提高生产标准的话,出于成本因素很多企业可能就做不下去了,这也是产生各种调味品含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美团平台,厨邦渔女蚝油单瓶(700g)价格为4.3元。

在美团平台,厨邦渔女蚝油单瓶(700g)价格为4.3元。

  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检索发现,现行《蚝油》国标于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起草单位包括广东美味鲜等三家调味品公司,同时根据中国零售业品类管理研究中心于2022年5月发布的《重点品类发展报告——蚝油》可知,三家调味品公司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GB/T21999 蚝油》标准被几个头部企业把持,标准根本无法鉴别蚝汁加量、蚝油真伪,只要不是企业内部掌握核心证据的知情人爆料,监管机构及消费者永远不知道你吃的蚝油里面有没有蚝!”举报材料显示。

  现行《蚝油》国标对产品理化性质要求相对简单:在关键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上只要大于0.3g/100g即可被称为合格产品。氨基酸态氮指的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是判定发酵产品发酵程度的特性指标。蚝油、酱油等一些鲜味型调味品在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生蚝、黄豆等)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的含量越高,调味品味道就越鲜。

  因此,在《酿造酱油质量通则》国标(GB/T18186)中,会根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将酿造酱油从高到低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然而,在相关调味品中,氨基酸的来源除了原材料蛋白质分解产生外,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味精。味精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约为7%,如果在100mL调味品中添加1g味精,可以使其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大概0.07g。

  举报材料显示,厨邦蚝油产品里氨基酸态氮的提供中,味精是原材料蚝汁的61.5倍,让所生成的产品达到《蚝油》国标中所规定的含量,使得蚝油真实含量大大降低。

  那么,能否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出蚝油中蚝汁的具体含量?受访的专家和行业人士均表示“很难”。“对于蚝油来说,制定一个能够科学有效反映蚝汁本身含量的方法,是值得研究的。以前有学者通过特征氨基酸的占比来判定蚝汁的含量,但最后因技术不够成熟,以及不同批次的生蚝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该方法没有被采纳。”有行业人士表示,蚝汁与味精都有氨基酸态氮含量,目前的检测方式,并不能区分两者。

  面对蚝油

  消费者能做什么?

  记者近日在广州多家线下超市进行街访,有消费者称:“我就是为了少用味精,才尽量用蚝油来调味的,但没想到蚝油原来也有这么多味精。”

  早期,蚝油是以生蚝熬制而成。1888年,在广东珠海经营煮蚝的李锦裳,因忘记关火,意外把蚝肉煮成了香气四溢的浓稠汁液,因而有了蚝油。一百斤生蚝只能熬出大约两斤蚝油,价格昂贵。赵澜指出,一分钱一分货,“蚝”多自然价格高,企业产品信息应该公开透明,不要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记者从市场上购买对比了15款畅销蚝油,发现各产品成分表的复杂程度和标识的侧重点都有所差异。大部分产品都把蚝汁标在了靠前的位置,但只有少数写出了具体百分比。不难看出,产品中蚝汁的占比越高,其单价也相对越高。

15款畅销蚝油信息。

15款畅销蚝油信息。

  食品标签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赵澜建议,蚝油行业可以参考酱油产品进行分级,并明确标出是通过何种工艺、添加了多少蚝汁原材料制作而成。只要知情权到位,消费者可自行按需购买,行业也可立住诚信经营的标杆。深圳市烹饪协会供应链与预制菜专业委员会主席徐名彪也认为,蚝油等调味品参考酱油分级是大势所趋,从1A到5A,明确在标签上告知消费者。

  虽然味精本身不是有害成分,但必须如实标明,以免消费者长期使用低劣调味品导致钠摄入超标。

  在平日,蚝油、酱油与鸡精,如同“三剑客”一般,总是“如影随形”地同时出现在诸多美味佳肴中,尤其在肉类的烹饪过程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灵魂调味料。以厨邦蚝油为例,其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5克就有661毫克钠;厨邦特级生抽,每15毫升就有1160毫克钠;而市面上常见的某款低钠盐,每5克就有1731毫克钠。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赵泳谊解释,食盐和味精当中的钠离子可导致人体内的水分滞留,从而增加心脏负担,使血压升高。长期高盐摄入甚至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胃癌等风险。因此,2022年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把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从6克减少到5克。

  赵泳谊提醒,消费者应该意识到,蚝油、酱油、鸡精、柱侯酱这类产品都含有大量的隐形盐。“如果我们使用了蚝油,其他调味品就应该少加,否则长期以往,我们也会越来越吃不出食材原本的鲜味,导致味觉逐渐麻木。”

  推动行业规范

  各方需要做什么?

  调味品是国民生活消费的刚需产品。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2014-2021年我国百强企业调味品产量逐年增长,且近年来产量增速呈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881亿元。2023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2年全国各地共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1.86万件,其中调味品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6785件。

  如此庞大的调味品市场,需要严格的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但目前我国的蚝油国标,从2009年发布以来就沿用至今。而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相应标准也应“推陈出新”。以蚝油现有理化指标为例,有检测分析专业人员表示,行业若能探索出生蚝中的特有成分,并以其作为标准物质,就能准确检测出蚝油中的生蚝含量,从而对品质进行界定。

  值得一提的是,举报材料中还指出,厨邦酱油“晒足180天”的广告语是虚假宣传,该酱油实际上是用120天的头油加50天的二油,再加上10天的三油凑够180天,即实际晒的天数仅有84天。李明表示,如果上述说法属实,且不说有无违反广告法,但某种程度上会误导消费者。

厨邦淘宝旗舰店中的酱油宣传图。

厨邦淘宝旗舰店中的酱油宣传图。

  江苏食品发酵行业专家赵澜教授则建议,如果技术层面暂时难有突破,监管部门还可以对企业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或可一定程度遏制企业钻空子的现象。

  李明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事件,政府、企业、消费者各方都可以进行反思调整,逐步推动行业的完善和规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明、赵澜均为化名)

  【记者】马千里 陈咏韶

  【实习生】李元燕

  【统筹】高永彬 黄帼蓉

作者:综合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